1、評價結論
通過對該用人單位生產現場調查、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和相關資料的綜合分析,判定該用人單位為職業病危害風險嚴重的企業;同時結合生產現場職業衛生調查、職業病防護設施及應急救援設施、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調查及職業健康監護情況,用人單位當前采取的職業病防護措施基本可行,正常狀態下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和降低職業病危害因素對作業人員健康的影響;后續生產過程中,用人單位在采納本現狀評價報告所提出的建議措施情況下,能夠符合國家和地方職業病防治方面法律、法規、標準的要求
2、建議
根據職業病防治相關法律法規及職業衛生相關標準的要求,在對建設項目的全面調查、檢測、分析與評價的基礎上,針對該項目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建議:
2.1職業病防護設施及應急救援設施
(1)在溶劑倉庫和一車間設置噴淋洗眼裝置;在溶劑倉庫增設風向標;
(2)在一車間增設移動式吸風排毒設施,主要用以在升降臺進行加料、清洗、包裝作業,以及混合釜下料包裝過程中進行吸風排毒作業;在混合釜的加料口作業區域設置移動式吸風排毒設施,在對混合釜加料以及混合攪拌時進行吸風排毒作業。
(3)在二車間乳膠漆作業的高速分散機應設置吸風除塵裝置,加強車間內通風換氣,在工人進行投粉料作業時減少粉塵的接觸。
2.2職業健康監護
對二車間的水性涂料接觸噪聲工人進行職業健康補檢。
進一步健全職業健康監護檔案,包括職工的職業史、既往史和職業接觸史等資料。
2.3輔助用室
按《工業企業設計衛生標準》GBZ 1-2010的要求,車間衛生等級3級的應在廠區內設置集中浴室,淋浴器至少應按每9個人使用一個的標準進行設置。在車間潔凈場所設置存衣柜,并與車間作業區隔離,用于員工更衣或休息。
2.4職業衛生管理
完善應急救援處理措施,建立緊急聯絡表,明確人員疏散方案、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受傷人員現場救護、事故現場隔離區的劃定、受傷人員現場救護、事故現場的保護和洗消措施、現場救治與醫院救治(與就近的醫院建立協議,確定聯系人運送路線等)。定期對應急救援事故進行演練。
2.5持續改進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病防治法》等有關法律、法規的要求,進一步完善本用人單位職業病防治管理工作,細化職業衛生管理制度,并對職工進行職業衛生知識的相關培訓,確保各項職業衛生管理制度的落實。
用人單位應進一步加強對作業人員正確佩戴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培訓和監督,提高作業人員自我保護意識,督促其按要求正確使用各種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重視個人使用的職業病防護用品的定期更換及維護工作,保證防護用品的有效性。
本次職業病危害現狀評價,只針對目前生產狀況,今后因工藝設備、工作場所或原輔材料發生改變的,應另作職業病危害評價
|